不要以為各種存錄科技在推陳出新,世界便不會再忘記甚麼,警告現實正是剛剛相反。當現代社會述說重視個人權益和自由選擇時,一個沒有記憶的群體,是否真有選擇?當我從來不知道潮州鹹麵存在過的時侯,我又哪來選擇它的機會,或不選擇它的自由?
跳過了超市的壟斷和篩選,我們不但可以將經濟效益回歸小商戶和保留貨種的多元性,還可以選擇支援社會上極需要支援的少數,如在街角出售本地菜的小檔和在街邊只賣蔥和芫茜的老婆婆,還有其他。不幫襯超市除了經濟公義外,從環保、社區關係、到文化承傳,可以有千個理由 。
吃素食也是我能輕易放棄雪櫃的一個主因,因蔬菜較不容易變壞。想信大家都知道工廠式畜牧業不單耗水、耗能、高污染和殘忍,畜牧業更是溫室氣體其中一個主要來源。素食,就是要跟這些文本和其帶來的嚴重後果說不,要與主流文化裡的暴力與操控對著幹。喜出望外的是,這些日子卻讓我在無意間發現多一個支持全素食的理由。
電力需求取決於房屋設計
一開始時我便說過,我將雪櫃永久拔線不全是偶然,而是一種環境倫理的延續。至於這取態和行為能有多成功,則存在了不少外在原因。除上文提及的社區結構如鄰近的菜檔和雜貨舖外,建築設計和就近的環境規劃都在能源使用量上舉足輕重。舊區的大街多被小巷切成很多小段,所以不存在屏風樓。我家對面除了一幢比較高的商業大廈外,其餘的都只是十多層高的住宅建築,加上我家向著一條小巷,而且向山朝南,除了是在悶熱的晚上,一般入夜以後,山風還是會越過那些大廈,穿過大街小巷而來。我只要將小風扇掛在打開了的窗戶上端,便可以將較高較涼的空氣送進屋內。由於我居的地區也不是交通樞紐,沒有巴士長龍及附送的汽車廢氣,後面的商業大廈晚上關了的中央冷氣不排熱氣,所以我還大致享有開窗不開冷氣的自由。
大廈本身的遮光設計更是讓我住的單位不變成蒸籠的重要原因。我現居這座樓在窗的上端有一個簷篷,讓夏天猛烈的陽光不能溜進屋內。日間只要拉上厚厚的窗簾,室內升溫便有限;晚上回家,如果單位還熱的話,便會洗地降溫,再不成才開一會兒冷氣。即使下雨,有那小簷篷擋著,窗還是可以敞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當然,我是希望那小簷篷是可以調較角度的,讓冬天能有更多暖和的陽光射進來,讓室內暖和些。除此以外,最令我不高興的便是單位對面唯一的玻璃幕牆大廈。那反光的幕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