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改變/不改變的坪輋揚眉女子—李鳳眉

photo by: Tai Ngai Lung

婦女動力基金10周年紀念嘉許了5位「敢於改變」的女性, 當其他4位得獎人都是在推動社會改變時, 坪輋村民李鳳眉的獎項其實也可以說是「敢於改變」獎, 因她在努力拉著推土機, 讓腳下那片地維持青蔥不變, 一切都可以「原地踏步」, 弔詭得可以.

坪輋在哪兒? 知道的人不多. 它所屬的區份便是我們常在天氣報告中聽到氣溫比市區高出或低過三四度的打鼓嶺, 深圳就是它的阰鄰. 如果你登上那兒的高崗紅花嶺, 眼前便是一片美麗的田野和與其形成強烈對比, 是在邊界另一邊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 坪輋從前水豐, 種稻, 後來政府的治河工程將小溪渠化和挖深河床, 加上及後的水庫和集水工程, 拿走了坪輋的水, 摧毀了那兒的水稻, 和本來緊密的農產社區, 只是那兒的人卻不肯認命, 雖然不少人為糊口或前途而轉到城裏工作, 好些人卻留守農田, 重新學習種植蔬果 雖然他們不是原居民, 但土地和房屋都是他們親手建造由冇到有. 對他們來說, 耕作可以轉型, 田地卻不能拋.當政府於2012年揭盅發展坪輋及鄰近東北地區的計劃 那兒的居民警覺自己不能再鵪鶉(坐以待斃), 便組織起來, 與政府周旋.

初到坪輋是去年六月. 大暑天跟著導賞員看這看那, 聽著她將這片土地的重要性和故事一一道來, 跟著回到導賞中心, 另外一名村民接棒解說問題所在, 但一整天下來, 和及後的探訪, 發覺男性村民領袖的印像明確顯眼, 但女性的卻甚為模糊, 即使不少女性也是在殷殷勤勤的推動著土地保護運動, 仍只在燈影之下. 傳統的角色來說, 她們燒的一手的客家菜點好吃留人, 讓人不趕忙著走, 而是留下與村民傾談建立關係, 她們的一雙巧手, 留著了不少人心. 有次一個劇團在導賞中心上演了一駒希臘悲劇, 劇終之後還有晚飯招待. 那晚, 我隔著鐵絲網看到穿上了一眾女子在敞大的廚房為百多名的來客忙碌, 劇組紫色制服擦亮了我的眼睛, 讓我察看到她們的努力. 後來我才慢慢了解到她們在坪輋守護家園的工作.  包括不少非傳統角色.  除重要的導賞外, 她們還負責不少與其他被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影響地區的聯絡工作; 對內, 則經常以她們女性的敏感和角度對運動提出意見. 但印象最深的, 是這班一貫在坪輋過著平常生活的女性, 雖然鮮有機會在公開場合說話, 但即使要到大學的演講廳去也沒將她們嚇怕, 面對挑戰, 她們不是一個人去面對, 而是姊姊妹妹齊齊上, 一起到場分享她們怎麼組織, 怎麼導賞及其他. 女性主義裏強調的合作精神, 她們發揮淋漓. 提名李鳳眉, 是希望藉著她的參選讓坪輋女性的努力獲更多人知道, 而她也確實在插足維護這片土地的事情上, 一路走來, 改變良多. 李鳳眉從前給孩子們說的故事, 只是重覆著別人和別處的創作, 如今她說的故事卻是著實的從那片土地裏來, 更能感動人心.

李鳳眉獲婦女動力基金推選為5位敢於改變的女性之一, 得獎時她強調非原居民才是那片土地真正的使用者和守護者, 並說曾有朋友跟她說: 「社會運動能給人轉變的機會, 不要問自己能不能. 只要全力以赴.」 是的. 她自己便從參與中改變了許多. 她的推薦書我這樣寫:

「李鳳眉……原是本地豬農後因農業條例改革而棄農,與不少也是因當地農業敗退的村民一樣, 成為轉投城市上班的一族。其後因要帶孩子而留在家中,及間常在社區中心及學校當義工說故事。近年孩子稍長, 便再投身工作。

2012年新界東北發展規劃揭盅,將一向平靜的坪輋完全反轉過來,自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成立後, 村民們再次連結起來. 透過參與, 她開始了解到「城市的發展」是什麼一回和其中的不公義。李鳳眉從只逛街市到跑在街上遊行, 本來在村內悠閒的騎單車變成帶團參觀村內農業文化的導賞員, 並透過傳媒的訪問, 將農民的掙扎和再生及其重要性, 還有在那兒發生變遷和故事, 憑著她女性的敏銳的感應一一道來, 深化到訪者和讀者對坪輋的認識和感情上的連結, 與示威與街頭抗爭相輔相承. 李鳳眉除透過村民大會及結連工作連繫和聽取村民的聲音外,由於東北發展計劃影響龐大,她亦參與與另外兩個受影響地區的聯絡工作. 靠著其善於表達的能力, 她也扛下了不少文宣事宜, 包括宣傳物品的製作和facebook的更新維護, 使以農為本的社區能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有效的將有關坪輋的消息推廣。

兩個星期前我在一個有關社區營造的研討會上, 我踫上以李鳳眉以坪輋代表身份簡述坪輋的情況, 短短的十數分鐘裏面沒有艱深的詞彙, 或需要翻譯的道理, 而是簡單而有力, 從心裏道來的言詞, 點明了一個社區是甚麼, 所需要的又是甚麼. 在一眾教授和資深社工中已不落下風